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846章 援助苏联(三)

第846章 援助苏联(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斯大林听到这话,甚至没有仔细考虑,立刻答道:“绝无可能!”

基洛夫没有继续尝试。他之所以这么问,主要是因为从减少苏联在战争中损失的立场上。但是从国家战略高度来看,苏联的确不能允许中国自由的进入中亚地区。

等基洛夫离开后,斯大林点上烟袋,看向苏联地图上的中亚地区。

从地缘位置看,中亚地处亚欧大6的结合部,位于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国或地区性大国中间的地理位置,是贯通亚欧大6的交通枢纽,历来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此地。

根据苏联学者的研究,中亚的游牧民族与周边的农耕民族长期冲突不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显然更适合战争,草原骑兵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单位,但他们的战斗力往往受到内部分裂因素的遏制。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往往会促进游牧民族的内在统1,从而周期性地产生伟大领袖来统1领导所有部落,形成1股强大的近乎不可阻挡的力量。诸如匈人劫掠欧洲、5胡乱华以及几乎征服整个欧亚大6的蒙古帝国都是这样发生的。

令斯大林有些意外的是,这些后勤物资竟然能够满足超过75%。当然,这75%不是平均75%,食品、军服、枪支弹药方面,满足率几乎是100%。军服满足率竟然超过了100%,达到了108%。

大炮,坦克的满足率就比较低,只有68%。因为非常多的坦克与大炮都要提供给正在训练的部队,尤其是那些在第1阶段战斗中基本上被彻底歼灭后正在重建的苏联红军部队。

卡车的满足率最低,只有24%。等基洛夫介绍完情况,斯大林就对卡车供应提出了疑问。基洛夫这才请了米高扬进来,回答斯大林的问题。

米高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立刻做出了解释,“总书记,现阶段我们国产卡车产量只能满足需求的24%。但是我们正在调整生产模式,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复线修通之前,通过削减整车进口,将空余出来的运力放在进口更多中国产的卡车部件,在国内生产处更多卡车。”

斯大林能理解这个安排。苏联从建立起就遭到各种封锁,所以1直非常强调独立自主。即便是面对从来没有封锁过苏联的中国,苏联也没有任何完全信赖中国的打算。在进口的装备中,卡车属于高价商品,所以苏联对华的卡车进口量1直不高。在和平时期有利于苏联的安排在战争时期就出现了问题。

斯大林并没有去责怪谁,而是询问起于中国进行卡车合作方面的进度。米高扬立刻做了汇报,中国同意了苏联的请求,由中国第1汽车集团公司向苏联提供卡车帮助。

听到是第1汽车集团,斯大林觉得自己隐约记得中国在与法国合作的时候,是与法国1起搞了广州汽车公司,法国的卡车水平很高,既然是苏联与中国是进行卡车合作,或许是广气更合适。

米高扬听完斯大林的问题,这才继续解释起来。第1汽车公司是何锐在东北政府的时候就搞出来的公司,由于在东北生产,用户多是北方地区,这里生产的车辆自然针对了北方的气候进行设计。而广汽之所以与法国合作,最大原因就是法国的气温更接近中国南方。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斯大林才询问起产量。米高扬的回答并没有让斯大林满意,但是现阶段也没有其他办法。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能力就那么多,而且中国现阶段也已经努力开辟北冰洋航道,可以前苏联并没有在北冰洋地区对中国开放。双方并没有这种合作,中国虽然海运强大,却着实没办法立刻搞定北冰洋航线。

等米高扬离开,基洛夫问了1个问题,“总书记,中国方面私下提出了1个观点,如果能够修通中亚铁路线,至少开辟中亚交通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我们的需求。”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