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宅男穿越明末之四美争夫 > 第八十七章 县衙大牢

第八十七章 县衙大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位于郑州与武汉之间,被誉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自古便是交通要道,来往郑州和武汉的客商,必经此地。

从确山县城往南走四十里路,便可到达薄山湖,湖的四周,群山环抱,峰峦隐现,峡谷纵横,苍松翠竹,湖光山色,晨曦雾渺,林幽鸟啼,亭榭映辉,渔歌唱晚。是后世旅游胜地。薄山湖灌溉了一大片粮田,是豫东重要产粮基地。考虑到水源在当下极为珍贵,余翔计划依托薄山湖,推行《战时特别法》。

确山县境内的乐山古代与武当山齐名,是道教、佛教胜地。山上住着极多的道士,和尚。但这里,自从土匪进山后,这些山匪经常下山抢劫掳掠,上山骚扰道观寺庙,他们将和尚道士或杀或赶,将道观和寺庙当做他们的匪巢。

这些情报纷纷地汇入到贾斌久手中,老贾又将这个情报送给余翔,余翔下决心,借助这次巡游,务必清剿确山县所有残匪,为薄山湖产粮基地建设营造和平的环境。

快到确山县城,余翔换上官府,队伍举起回避,肃静牌,虽然形式简陋,排场不大,但还是让人一看就是官府出巡,余翔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彰显官威,利用体制的力量压制确山县令,为顺利推行战时特别法铺路。毕竟,一个小小的县令比起他这个总督大人,还是小好几个级别,这种以大压小,强制推行战时特别法会省很多麻烦,再说他也没有时间在这个小小的县城耽搁。

绵延的官道上,尘土飞扬,卷起一股股浑浊的,浓黄的烟尘来,一队队快马从官道上飞奔而过。

余翔坐在敞篷马车,认真地看着路边的景况。只见草木枯黄,田地龟裂,池塘见底,小溪断流,偶尔一阵风过后,扬起阵阵黄土。

在信阳境内,尚可看见忙碌的人们挑水、守渠、挖井、补种等等,大家有目标地忙碌着。可一出信阳境,情况就完全变了,到处是骨瘦如柴的乞丐,随处可见灾民扶老携幼,力壮者挑着箩筐,推着独轮车逃荒。山上许多难民正在挖草根,剥树皮,还不时地看到有的难民躺在道路旁,奄奄一息。

放眼望去,一派世界末日的景象。

通过亲眼所见,余翔彻底明白了为何李自成陕西兵败后,为何能那么快地在河南崛起,是因为河南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这些难民得不到救济,只要稍微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能为你卖命,这些人就成了李自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兵源。

可没曾想到没走多远,就有一个黑脸大汉举着一个木牌,上面用鲜血写着“冤枉”二字,跪在马路边喊冤。

前面马队立马止住阵脚,闯塌天刘国能大吼道:“来者何人,为何在马路上喊冤,你不要命了?”

黑脸大汉跪在地上,对着马队直磕头,说道:“青天大老爷,冤枉啊?救救小人吧,小人实在没活路才来喊冤的。”

刘国能很同情穷苦人,跳下马,禀报余翔道:“总督大人,前面有人喊冤,该怎么处理?”

难民们通过口口相传,熟记了红色蓝白太极旗是新村,那里有难民的保护神,如今见到旗帜,难民们纷纷汇聚。

刘国能与难民打交道多年,原来的部队手下基本由难民组成,对于难民救助非常有经验。

他将难民们组织起来,将一些青壮,编入新卫军中,又从新卫军士兵抽调一部分士兵留下组织和救助难民,是以,虽然新卫军的士兵们抽调出一些负责难民救助工作,但新卫军的队伍没有减少,反而却越来越大。

余翔所经之处,难民们被有序地组织起来,按照余翔的指挥,朝着既定目的地迁徙。

两天后,余翔率领的骑兵先头部队抵达确山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