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华夏立国传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永和十二年(三)

第一百五十六章 永和十二年(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后组成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一百五十米,纵深一百二十米。一旦左右两翼或者后翼受到攻击,长枪手会立即向方阵的四边外侧排列,迎击来犯的敌人。这么一改进后,营方阵变得坚固而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然后再一营一个方阵组成横、纵战线进行推进作战。

在完成相应的装备和组织改动之后,曾华要求霸城军事学院立即编写出相应的军士手册、士官手册和军官册以及操典手册,更加完善和改进北府军制。不过曾华考虑到北府步军的装备越来越多,也愈来愈沉,这会严重影响到步军行军的速度。曾华就对各步军营配备了更多的马车和坐骑驮力,让改进的步军机动力不降反升,反正漠北、西羌的马匹实在是太多了,大肆采购一番后,不但让北府军装备提高了,也让北府的“合作经济”效益更加升了一步。只是这军费看着上涨,涨得曾华都有点不敢打仗了。

接下来是骑兵的问题,曾华通过实践发现,骑兵用长枪有一点浪费。枪刺的命中率远远小于刀劈的命中率,而且只要得法,两者造成的损伤几乎是一样的。曾华想来想去,觉得这长枪在骑战中除了当标枪赌个运气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用途了。于是曾华把长枪从骑兵的标配划成了自选配置,也就是你想配置自己买去就行了。北府军的兵器都是采用招标制度采购的,所以在竞争和挣钱的驱使下,咸阳、沔阳、南郑等兵工场都有足够的“优质长枪”出售。

曾华还发现,策马奔袭数千里是有可能,但是这还不如说是一场游牧大迁徙,就是你有备马也不行,因为马匹比人还难伺候,每天都不能跑过长的路途,否则很容易就废了。如果你不惜马力,换马日夜赶路,那么到了目的地之后你可能会变成步兵了。

当年为了在魏昌伏击燕军挽救魏军,曾华差不多准备了三年,不知屯集了多少物资粮草,也不知玩了多少花样花了多少心思,这才把八万骑兵调到冀州毗邻的并州。就是这么缜密和充分的准备也只能坚持那么短短的数天。曾华开始是十分不愿意在燕、魏军相持关键的时刻对燕军进行打击,这样的风险性太大了。按照他原先的想法是准备对燕军进行多轮次的袭击,将燕军打疲了再一举荡平。但是事实却不允许他这么干,因为粮草不足,坐骑也无法保证长时间的连续作战。

于是曾华干脆在孙膑提出的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八阵法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马其顿、罗马方阵和后来西方的横、纵线阵形,稍微变化了一下,以方或圆阵为基础,然后编制成圆行、雁行、钩行的横、纵线,而横纵线又可以分玄襄、疏、数三种。

在曾华想来,阵法简单明了最好,全军上下应对起来也快捷灵活。不过战法过于简单也不是什么好事,来回几次人家就摸清楚了,也就很容易想出对策来。看来除了在简单阵法上还要增加“附加值”,在战术上上玩出更多的花样来,这就要靠军士、士官和军官们提高素质。不过通过几年的训练和学院的培训,这个目的应该很快就能实现了。

曾华突然又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北府军步军的配置需要做一些改动。现在北府步军战术是长矛手、刀牌手和弓弩手配合作战,和中世纪号称战斗力头一号的西班牙方阵采用长枪兵、剑兵和枪炮手的步兵战术非常相似。

但是北府军太过于了防御和保守了。远程有石炮、床弩,中程有神臂弩、长弓,靠近是长矛,后面有刀牌手支援,还有陌刀手压阵,再加上非常容易调配的厢车,这个阵形相当地坚固。不管是连环拐子马还是铁浮图,哪怕是号称最强骑兵的蒙古骑兵,上来多少就让你死多少。简直就是曾华以前最喜欢的意大利足球队的钢筋混泥土式防守了。

北府军军阵前面长矛手所持的长矛居然将近四米长,简直就跟一根竹竿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下来长矛手除了将长矛戳在那里等着敌人冲过送死之外,就干不了什么事,而且这么长的长矛不但容易被折断,也很难在晃动中戳中敌人,出击的能力远逊于防守的能力。

不过幸好冉闵不负重望,拼了老命把燕军打得三口气只剩一口气了,让曾华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但是这种便宜却是可遇不可求,不能总是指着它过日子。

曾华决定将长矛改成长达一丈、两米半的长枪,将长矛手变成了长枪手。而且对铠甲和军队组织做了改动。现在作战改成以营为单位,而以哨为兵种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营下辖的二十七哨编制,一哨都是同一个兵种,不是长枪手或刀牌手就是弓弩手。

在营方阵里,长枪兵排成密集的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一哨三十人,纵深为九列,总计三队长枪手。这些长枪手是整个方阵的屏障和依托,他们身穿新步军重甲,腰挎雁翎刀,手持长枪,站在方阵的最前沿,依靠团队的力量和个人的技巧进行防守和进攻。而新步军重甲也是曾华这次改制的,重四十九斤,由一千二百六十片铁甲片串成,分成身甲、甲裙、甲袖。

身甲又分胸甲、背甲、肩片、胁片。胸甲和背甲采用了北府独创的板甲,在板甲周围围满了铁山文甲;肩片和胁片采用了小片的铁鱼鳞甲。身甲里面还网了一层连环甲,最里面衬了一层棉布,防止磨伤身体。而甲裙、甲袖是夹铁夹皮的柳叶甲,颈、肩、肘、膝等关节处则是采用了铁圈甲,保证整个甲衣的灵活性,再配上圆盘铁头盔、面罩和战靴,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钢铁战士”。

经过测试,穿上步军重甲的长枪手对抗中原流行的晋军步军弓,可以在十米的范围里承受三箭。也就是说你必须对着步军重甲同一个地方连续射上三箭才有可能射穿,但是在实际中可能吗?步军重甲更能有效地抵抗刀砍,剑刺和枪刺。它最大的敌人就是铁锤的重击,但是敌人还没有把大锤扛过来就可能已经被长枪扎成糖葫芦了。

后面也是一哨为一横队的刀牌手,纵深三列,总计一队刀牌手,接着是六列两队弓弩手,最后是三列一队长枪手压后。刀牌手和弓弩手身穿新的标准步军甲,这标准甲比重甲轻了将近一半,只有三十斤重。胸甲和背甲没有采用板甲,而是全部采用了大片的铁山文甲,肩、胁甲也是鱼鳞甲,甲裙、甲袖变短了一截,各关节处没有采用铁圈甲,而是换用了皮甲,更便于刀牌手和弓弩手进行格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